电话:4000010664  

邮箱:exp@ctsm.org.cn

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

2022-04-03   浏览次数:0

  1 减小偶然误差

  根据误差理论, 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, 如果测定次数越多, 则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实值。因此, 为减少偶然误差, 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多次测定取平均值。但是分析次数越多, 必然消耗较多的药品、时间和劳力, 使成本费用提高。一般只需分析2~3次, 取算术平均值即可。

  2 提高测定水平

  测量者应避免工作中的过失, 增强责任感。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实验, 如提高对刻度、滴定终点的判断, 确保记录准确, 避免计算错误和加错试剂等。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, 必须尽量减少测量误差。如在重量分析中, 测量步骤是称重, 操作时就应设法减少称重误差。

  3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

  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相同的。例如, 重量分析方法和滴定分析方法的精确度不高, 对于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很难达到准确结果, 而对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。

  4 消除系统误差

  (1) 用标样检查分析中的系统误差。这是检验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。进行对照试验时, 常用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试样与被测试样按同样方法进行分析。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, 或由不同单位的实验人员分析同一试样, 由此检验测定结果是否准确。

  (2) 消除空白影响。由试剂和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可用空白试剂来消除。空白试剂就是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, 按照样品的分析操作规程,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分析操作, 所得结果称为空白值。以试样分析结果中扣除空白值, 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。

  (3) 校正仪器。每次进行测定前, 对仪器 (如天平、容量瓶、滴定管等) 进行校正, 可降低仪器精度不高造成的系统误差。在精确的分析中, 必须进行校准, 并在计算结果时采用校正值。

  (4) 分析结果的校准。为进一步核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, 技术负责人员应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审查。除审查测定流程及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外, 还应根据分析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, 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。

组织机构 | 联系我们 | 广告合作 | 领导信箱 | 在线报名